显示标签为“说三道四”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说三道四”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0年2月10日星期三

【东方日报】外劳让人爱恨交织

企业热衷聘请外劳的唯一考量是减低成本,提升赚幅。有者更不惜甘冒犯法,游走于法规夹缝间,女佣亦当饮食业员工,甚至有办法预先知道执法当局的扫荡行动,在扫荡日将外劳留在家中。

林风

政府正在致力经济復甦,避免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有关行业业绩,进而削减生产总值成长率,所以从去年10月迄今,人力资源部批准10万名外国劳工来马工作。

外劳从去年220万人减至160万人(非法外劳难于估计)只是要展示减少外劳的承诺;可是,由于电子业、製造业厂商以缺乏人力为由,又批准他们的外劳申请,终使减少外劳进度宛如蜗行。

不仅如此,原本欲大举取缔外劳的行动,却接受商家的请求,展延至农曆新年过后执行。华商僱主一直要求简化、放宽外劳申请手续,从而带出有关中小型企业转型的重大问题。华商似未做好准备,政府的转型计划亦未做好准备,可从前者依重外劳的人力资源,后者要促成高收入国家,却无法为国民提供较高薪酬以取代外劳。

对于东协自由贸易零关税协定,我国却要求展缓,国内依赖廉价劳工与半练熟技术人员的企业受到严峻考验,欲将经济转型到熟练技术员以及高收入员工的机械化企业的时机,显然还未成熟。

与此同时,外劳在我国衍生治安问题,犯罪率属高不下,尤其涉及人命伤亡的重大罪桉。

在社会问题的范畴内,外劳侵佔摆卖市场,引发对立有目共睹;且在投机份子配合下,许多外劳佔据土地擅建居所,有所谓「印尼街」、「印尼村」的景观。

遣送非法外劳代价很高,羁留中心「高朋满座」,再建一所又是客满,加上日常生费、遣送交通费为数不菲。因此提高外劳管制,加速提升最低工资的立法程序,使国人可在合理工资的情况下留在国内就业,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从长远来看,可迫使劳工密集工企业转型,提升国际竞争力,唯有忍受「长痛不如短痛」的重击,始能实现高收入先进国2020年宏愿。

企业热衷聘请外劳的唯一考量是减低成本,提升赚幅。有者更不惜甘冒犯法,游走于法规夹缝间,女佣亦当饮食业员工,甚至有办法预先知道执法当局的扫荡行动,在扫荡日将外劳留在家中。还有不少摊档主人,将「生意」全盘交给外劳经营和管理,自己坐收盈利赚幅,而且有能力「一家开过一家」,是变相的连锁店。

总之,外劳(不论合法非法)乃人见人爱,也人见人恨;即使政府也有「左支右绌」的窘境,一直无法彻底消灭依赖外劳的压力和威胁。

10.02.10

2009年8月26日星期三

东方日报:特大近在眉睫

马华纪委会「传召」蔡细历有关性光碟丑闻的听证会,有可能已作出不利於蔡氏的决定,正在会长理事会手中「伺机待发」。不论是冻结党籍,还是开除出党,蔡氏肯定不会乖乖就范。为一劳永逸解决1与2号人物势如水火的关系,开除出党的机率很高,这加速布署召开特大的步伐。

支持马华署理会长蔡细历的马华党员与蔡氏在柔州长年经营奠下的基本盘,将在柏玛当巴锡补选投票日(25日)过後,率先在柔佛发起联名召开「特大」罢免总会长翁诗杰。有消息指槟州紧跟其後,第三站霹雳「黄朝」失意份子响应倒翁联署,以这3州势力,轻易可达到三分之一中央代表要求召开特大的条件。

马华纪委会「传召」蔡细历有关性光碟丑闻的听证会,有可能已作出不利於蔡氏的决定,正在会长理事会手中「伺机待发」。不论是冻结党籍,还是开除出党,蔡氏肯定不会乖乖就范。为一劳永逸解决1与2号人物势如水火的关系,开除出党的机率很高,这加速布署召开特大的步伐。

梁陈党争时期,由纪委员会主席也是代署理总会长麦汉锦开除14名党员,从而引发陈派召开特大「罢免总会长」的议案。

尽管蔡氏口口声声没有意愿要取代总会长出任部长,不过只要特大通过罢免总会长,身为署理总会长的他「自动」上位,到时可大方表示:「这是基层的意愿,不能辜负一番好意。」

至於特大议案如何写法,可以从蔡氏口中揣摩到端倪,大意是:「鉴於总会长翁诗杰上位後排除署理总会长蔡细历与一批忠心爱党同志,近期又牵涉1000万政治献金与坐霸王飞机疑云,影响党誉,损害党形象,为挽救和团结马华,促请中央代表投罢免总会长不信任票。」

如果不避嫌的话,还可附带第二条议案,大意如下:「全体出席中央代表一致支持署理总会长蔡细历出任总会长,领导党突破困境。」

蔡氏挟着马华署理总会长票选的地位,初委为国阵总协调已隐约看到蒙受巫统领袖的「青睐」,这是党争总会长必须具有的条件。

在巴生港口自由贸易区审计报告的公布与否的决定权,仅看到翁氏声言一定公布,也一定彻查,连首相纳吉被媒体问到自贸区弊案时,亦说交由交通部长翁氏解释,更少见巫统内阁成员谈论自贸区事件。

其实,自贸区弊案涉及层面深广,官商勾结千丝万缕,,凡是「聪明」政治人物选择避之则吉。这粒「热烫山竽」导致翁氏陷入十面埋伏,引起张庆信政治献金与「霸王飞机」的指控与反指控官司。

副揆慕尤丁劝双方息争,以免影响国阵政府的声望与形象。不过,双方我行我素,隔空呛声,其他国阵同僚完全「禁声」,情况吊诡,整个情势似乎对翁氏仕途不利,难怪他一致坚持「已经豁出去,坦然面对……」。

如果特大成功召开罢免总会长,这是马华史上第一位票选总会长,任期不满一年就被选票轰下台的记录。这证明中央代表思维成熟,还是党教育的失策,让有意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寻答案。

林风

2009年7月31日星期五

东方日报:改革者变「逃兵」

林风

马华酝酿内部「兵变」密锣紧鼓之际,副揆慕尤丁放话:马华须停火,不要公开「吵家事」。

为避免总会长翁诗杰过去曾回应「别对马华家事指指点点」,「马华自会处理」等语,特别劝告风波虽属马华党内事务,但无法避免也成为国阵问题的一部份。

作为国阵「老大」的巫统高层以及正副首相公开或暗地裡「插手」马华「党争」已成惯例,尤其是80年代「梁陈党争」时期最为明显不过。

时任首相马哈迪支持代总会长梁维泮将亲陈群川的「造反」部长革职换人,梁氏以「四大金刚」(四名部长)站在一起,以及一张「神主牌」(党章)倾力抗衡「官司」及筹备「特大」,官司「打赢」党章,「特大」密锣紧鼓,华社情绪高涨,敦马邀梁陈双方会商,自己作为「私议」见证人,惟最终「特大」还是如期进行。马哈迪后来接见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李回国后即因新泛电桉起诉陈群川,有人认为马哈迪「不爽」作为鲁仲连不受尊敬所致。

其间,马哈迪曾派员以「ATAS」名义「支持」麦汉锦上演一幕「宫庭事变」,因出席「特大」人数微差不足,功败垂成。「四金刚」中二人倒戈,即麦汉锦和陈汉源,仅剩下梁维泮和张汉源。「金刚阵」被破亦是所谓「民主改革派」夺权成功的原因之一。

翁诗杰揭露「倒翁运动」,以及副揆也明白劝告停止「家吵」,却有数名马华党要如黄家泉、魏家祥等对此「视而不见」;可以窥见他们很大可能另有自己的「盘算」。因此,十名正副部长联署力挺翁诗杰,与梁派「四大金刚」生死相连如出一辙,最终「结果」仍难预料。

两次竞选总会长职失败的蔡锐明保持少出恶言,加盟公正党。他挑战翁诗杰时呈献洋洋洒洒的竞选宣言中,特别强调改革的重要性,甚至以不惜退出国阵才能实现党的重大改革展现立场。

不管其言真实度多高,但以他老党员的资格「感受」马华有两个,其中一个由巫统撑腰的谈话,唯有一味追随巫统左右的马华领袖才会基于个人政治利益予以否认,一般基层草根党员肯定认同两个马华,尤其「特大」党争爆发即真相毕现的时候。

纳吉掌政刚过100天,民调走高之际,自然不容许任何影响他领导的国阵政府的事件发生,採取预防、补救负面事件,肯定不会让马华内斗出现。

「倒翁」的特大随之偃旗息鼓,马华继续在国阵母体内走回头老路,以听命、协商的策略取代改革之路的所有「改革者」,已在政治利益下低头,做了逃兵。

2008年7月30日星期三

两种「华教」说

2008年7月30日
作者-林风

我国政治体系的发展出现「轮回」现象。早期华巫政治领袖创立政党几乎走「多元种族」路线,如巫统创党人拿督翁、马华创党人陈祯禄皆是,308大选显示多元性格局「重返」。

拿督翁退出巫统成立「马来西独立党」、陈祯禄创立「马来西民主同盟」都在民族(种族)主义高涨的洪流中消失,代之而起的是3大种族个别代表华巫印的马华公会、巫统与印度国大党,组成联盟争取国家独立。

此种民族(种族)主义政党半个世纪以来是外弛内紧的关系,分别讨好所代表族群形成「对垒」形势,唯以席位占最多数的巫统主牢政经文教等领域,以致有马华自称「不当权」作为争取华裔权益失败而祈求「原谅」的代名词。

其中以董教总对华教诉求为马华公会的「死穴」。在种族性政党当权下,华文教育受到「伤害」罄竹难书;巫统以「单元教育」为最终目标,引起董教总捍卫华教的途径上偏重华文华语,似有「比拼」马来文(国语)的意识形态,从而主张单元教学媒介语(华文)长达卅余年(直至统考文凭出现),无形中使到不少独中毕业生失去深造国内外大学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马华公会为了要应对董教总的华文教育「炮弹」的攻击,另一方面采取比较务实的,或视为功利主义的「华人教育」概念,在党刊物《文道》月刊大事宣扬,诸如举办座谈会,或在领袖讲稿中反复论述,向华裔族群输「望子成龙成凤」的「华人教育」理念,确也减轻华文教育对马华的冲激。

华文教育与华人教育的争议,直到今天仍在华裔思维内激汤,只是没有过去那么表面化与势不两立而已。

即以英文教数理来说,还是有人不坚持的,他们的观点与理由即当年「华人教育」的说词:「只要能够获取知识,以何种语文教学并不重要。」

我要补充一点是:如果华文华语也可做到(获取知识)或更有效,我还是选择华文华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