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9日 星期五

今次俾國泰累死---------太古中期業績 (19/8/2016)

太古集團係Hutchison Capital 最重要既股票之一, 當初買入太古時除了因為有折讓以外, 更看重的是太古久經風雨的抗逆能力。試問有幾多企業能夠活到200歲仍然充滿活力, 不停嘗試及開拓新業務? 當然太古集團並非盈利能力最強的企業, 但其沉着踏實的作風一直在經濟疲憊的環境發揮作用, 為Swire家族及一眾小股東帶來良好回報。

如果只能夠擁有一間公司, Hutchison相信太古會是不少投資者的First Choice, Hutchison希望永遠持有太古, 見證太古的250歲生日, 甚至是太古的300歲生日, 太古的400歲生日.......

但今年太古做得唔好, 尤其是國泰的中期盈利倒退82%, 以及海洋服務部門虧損增加, 負債比率上升以及派息減少都是不可接受的
不過太古的負債上升主要是因為太古地產, 飲料部門以及貿易及實業部門仍有多項業務擴張計劃, 倘若其投資在未來一兩年有所收成就有更多空間減債及有新的盈利增長動力

Hutchison願意持續投資於太古集團(19)(87), 但若果未來數年業績仍然末見收成, 可能會直接投資於太古地產(1972)

題外話: 為對沖太古集團的航空部門及海洋部門的不濟表現, 今日買入因油價低迷而盈利大升的載通(62) 400股@$23.75

2016年8月17日 星期三

沽售長和(1)買入電能(6)----(17/8/2016)

雖然霍大班早兩日用$95增持左長和(1), 但而家長和既升幅好似過大, 我認為即使長和(1)成功收購意大利電訊都只係值$100左右
既然如此, hutchison capital 有需要沽售長和(1)去鞏固投資成果, 但hutchison係尋找長和(1)既代替品方面遇上很大困難
股神一方面話長線投資者唔應該輕易沽出自己既股票, 另一方面指出投資者可以透過市場錯價高賣低買
hutchison相信兩個原則都有各自既道理, 雖然兩者看似有所衝突, 甚至自相矛盾, 原因在於呢兩個原則分別適用於兩類股票

 1. 長線投資者唔應該輕易沽出自己既股票
呢d股票通常係冇代替品或者業務架構十分獨特, 甚至於有樓一般既穩定性, 長線投資者在低價買到呢d股票好可能死揸唔放/或者有好好既價錢先放
例子有股神既Coca-Cola, 太古b, Facebook, Google, 長江基建, 東江水(粵海投資) etc.

2. 投資者可以透過市場錯價高賣低買
冇乜特別業務既股票/周期股/有業務相似既股票作為代替品
例子有   領展&置富兄弟, 太地&希慎兄弟, 中電&港燈(2638)兄弟, 銀娛&金沙兄弟 etc.

長和(1)係業務多元化既綜合企業, 理論上係1.分類既股票, 但拆開長和(1)五大類業務其實只有基建和歐洲3集團夠獨特+穩定增長,
因為1. Husky仲蝕緊錢,
        2. 港口表現同世界經濟息息相關, 今年做得麻麻
        3. 零售唔上唔落, 算係穩定但唔算出色
結論係用合適價錢賣走長和(1), 保留基建及電訊業務最為上策
但呢招係行唔通既, 因為歐洲3集團冇上市:(
當初長和升到$95時侯我已經想賣, 但因為歐洲3集團既關係我等到今日先賣
而家賣走長和代表我決定放棄歐洲3集團的增長去鞏固投資成果
操作: 沽售長和(1)500股@$99, 買入電能(6)500股@$76.9, 保留餘下現金約$10000, 等待適當時機再將多餘資金投入市場

2016年8月12日 星期五

長和(1)出業績 + 長實地產(1113)轉型?! (12/8/2016)

話說長和(1)既中期業績比預期好, 加上不少大行認為長和旗下的3意大利和Wind合併機會大, 紛紛上調長和目標價, 搞到長和股價升到$95, 之前又話英國脫歐影響集團業績, d目標價一年改幾次似乎有點兒戲, 不過d目標價都係參考下姐, 應該冇人會認真等待:)

hutchison反而關心長實地產(1113)轉型呢件事...
長實地產(1113)近年投地保守, 近年d新盤係用早年買落既"麵粉"庫存基本上人人都知, 但根據"穩健中不忘發展"原則, 以長實地產既財力冇理由冇新項目開展, 始終坐定定收租並非長實風格(坐定定收租係置地希慎style)...

咁長實今年話要轉型, 搞基建/地產型基建會比較可行, 其實有單新聞係好重要既, 但生果報方向報都好似冇提到, 而家Post番出黎:
https://hk.news.yahoo.com/長實地產有份參與長江基建競投倫敦市機場項目-044300669.html

長實(1113) X 長建(1038)今年想bid個機場不過唔成功, 唔知算係好彩定唔好彩呢? 加上英國脱歐, 投唔到機場都唔一定係壞事

睇完單新聞之後我更加有理由相信長實想搞基建, 李生都話有幾個潛在項目傾緊
因為hutchison想估下長實將來既項目係咩, 所以就去長江基建個網站睇下佢個發展歷程同埋咁多收購左既項目... 其實大部分長江基建(1038)既業務都係電網電廠一類項目, 相信長江基建下次買Ausgrid(好可惜買唔成)之類電力項目唔會預埋長實一份, 始終電能(6)仲有$600億現金, 如果有能源類基建"有錢冇掟洗"既電能同長江基建合作既可能性更大

但長江基建係加拿大有舊野叫做Park'N Fly, 好似係加拿大既機場外圍停車場, 相信向來唔多現金既長江基建會有興趣同長實搞下機場或者係停車場, 收費公路之類, 姑且以地產基建稱呼呢d項目

原來英國係脫歐之前係長和系投資首選, 但英國脱歐既影響/後遺症仍然未知, 相信未來長和系既併購會比較少英國項目
如果唔去英國買機場, 澳洲停車場/紐西蘭基建鐵路會唔會係長實項目既candidate? 始終長和系比較偏好於英聯邦國家, 唔去英國去澳洲做人地"上帝"比較make sense

想估計李生做乜, 唯一方法係問自己如果我係李生我會做乜...
另一個地點唔算大路, 不過如果我係李生, 可能我會試下玩新加坡基建以及東南亞基建, 當然呢兩個地點都比澳洲/英國稍為遜色, 新加坡有淡馬錫控制所有基建/策略性資產, 長實長建要買野一定要過到淡馬錫先得, 不過之前長實有賣屈臣氏俾淡馬錫, 我唔否定呢個可能性
東南亞基建係我睇左第一太平(142)之後認為東南亞基建有得玩有錢賺, 第一太平旗下既Metro Pacific可以話係菲律賓新創建, 係有穩定回報既, 可惜第一太平派息少又重債, 如果唔係都可以考慮下




2016年8月8日 星期一

偽酒店真收租 --- 幫屋企人買入美麗華酒店(71)

話說hutchison係脫歐之後向父母費盡唇舌, 終於獲得授權清理佢地早年以高價買入但損失慘重既一堆中資股票以及滙控(5)
係脫歐之後hutchison為佢地做既第一件事係賣出滙控(5)以及買入長江基建(1038): $64.85 x 1000股
之後公用股, REIT, 以及一堆地產股急升, 原本想為佢地買入一手九龍倉(4), 可惜九龍倉(4)已經升穿$50, 而佢地既殘餘兵力只有約$40000, 根本不足夠買入藍籌地產股票
早前hutchison自己以$24.75買入合和(54), 但合和現在已經升至$27, 感覺不太便宜, 收租股如希慎(14)及恆隆(101)的中期業績又唔見得特別好, 估計希慎(14)及恆隆(101)只會維持派息, 派息增長空間甚少, 公道而言希慎(14)及恆隆(101)都係財政實力雄厚及穩健既股票, 只是現價偏貴

咁可以點算呢? 無意中有一日係Miramall行商務印書館既hutchison發現美麗華酒店(71)係一隻大件夾抵食既收租股
咪住先! 佢個名係酒店喎?! 酒店股=/=地產股更加=/=收租股是常識吧?! 但呢個世界貨不對版, 名不乎實既股票很多:
1. 港鐵(66)係地產股, d人以為係公用鐡路股,
2. 鷹君地產(41)係全球酒店股, d人以為係本地收租股,
3. 九龍倉(4)係半內房, d人以為係本地收租股
4. 美麗華酒店(71)係本地收租股, d人以為係酒店股
作為投資者, 我地以上市公司既主要盈利來源為股票分類(而不是以股票名稱或者對於公司既印象而把股票分類)

Hutchison認為美麗華酒店(71)係收租股主要係以15年既EBITDA為參考:
1. 收租(美麗華大廈寫字樓, Miramall etc.) 7.2億
2. 酒店及Apartment (Mira Hotel, 銅鑼灣問月酒店 etc.) 2.3億
3. 餐飲(School Food, 翠亨村 etc.) 4500萬
4. 美麗華旅遊 7300萬
美麗華酒店(71) 15年既EBITDA係10.6億左近, 收租差唔多佔左7成, 仲唔係本地收租股?

咁美麗華酒店(71) 又有d咩亮點呢?
1. 收租方面美麗華大廈及Miramall係佐敦/尖沙咀一帶有近120萬平方呎樓面面積收租, 保守估計以$10000每呎去計, 浄係果舊磚頭已經值120億(其實hutchison認為佐敦/尖沙咀既地價不至於此, 而家觀塘都$10000/呎啦係唔係先?) 但隻股票市值係80億左右, 用2/3 or 66折價錢買樓收租, 再免費"擸"埋人地酒店餐飲旅遊業務, 點計都有Jetso

2.大部分業務仍然有一定增長: 收租EBITDA較去年升7%, 餐飲EBITDA較去年升180%, 美麗華旅遊EBITDA較去年升39%, 惟獨係酒店EBITDA較去年跌2%, 不過之前已經話左酒店餐飲旅遊係"免費"既, 我地主要係買買樓收租, 反正酒店餐飲旅遊全部都有錢賺, 作為"贈品"既酒店餐飲旅遊年賺3億, 10倍PE計市值已經30億, 唔好多多要求咁奄尖:)

3. "四叔"增持概念: 今年佢兩父子除左買恒地(12)之外仲不斷增持美麗華(71), 由$11.7開始一路買買買, 買到$14.2先收手, 而家美麗華(71)都係$13.4-13.6左近徘徊, 仲有3.9-4厘股息, 唔算話好貴既

4. 漸進派息政策: 11年每股派38仙;
                              12年每股派41仙;
                              13年每股派44仙;
                              14年每股派49仙;
                              15年每股派54仙
都算善待小股東啦, 5年連續增派息, 冇咩二供一三供一抽你水, 相信美麗華(71)具備藍籌股甚至比藍籌股更高既安全性, hutchison估計係收入增加既情況下美麗華(71)可以係16年再增派5仙至每股59仙, 始終美麗華(71)既負債不多: Liabilities/ Owner's Equity = 10%, 唔多話一般個股, 好多藍籌股都做唔到
Cashflow statement 方面 Operating activities每年都有9億多少少 net cash-flow (浄現金流入), 每年派息派3億, 扣除稅項加借貸利息仲有5億淨低, 相信唔會有減派息或者供股還債之類恐怖事情發生

結論: 美麗華酒店(71)係一隻身體健康既本地收租股(非酒店股),
          今日為屋企人分別以$13.58買入1000股及以$13.6買入2000股

附錄: hutchison自己持倉以及hutchison屋企人持倉
Hutchison自己  股票                        數量(股)           買入價格($)
                          1. 001 長和              500                     84.85
                          2. 054 合和              1000                   24.75
                          3. 062 載通              800                     20.90
                          4. 087 太古B           2500                   14.70
                          5. 659 新創建          2000                   11.76
Hutchison屋企人    股票                        數量(股)           買入價格($)
                                1. 0071 美麗華        3000                  13.58/13.6
                                2. 1038 長江基建    1000                  6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