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产品一致性是个相对概念,需通过比较和判断才能得出是否一致的结论,故要谈产品一致性,就需要找到相互比较的双方;对此,定义中给出了“生产的认证产品”和“型式试验样品”。不难看出,“型式试验样品”是产品一致性的基准或称参照物。既然作为基准,那么“型式试验样品”就要覆盖与之相比较的“生产的认证产品”,否则将不能作为比较的基准。由此可见,不能将“型式试验样品”机械地理解为“型式试验合格样品”,而应理解为“认证批准的产品”或“CCC证书中的产品”。
在CCC认证中,“型式试验样品”的体现形式为产品描述,可以是包含在型式试验报告中的产品描述页,也可以是描述认证产品的独立或组合的文件,还可以是封存于工厂的型式试验合格样品(如小家电的标样)。作为认证产品文件化的结果,产品描述不仅是工厂确保产品一致性的基准,也是认证机构证实产品一致性的参照物;更重要的是在出现质量事故时,产品描述还是界定认证机构所应承担连带责任,的重要依据。因此,谁对产品描述的完整性、准确性(简称正确性)负责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要分析谁对产品描述负责,就要从CCC认证的相关方(涉及认证委托人/生产者/生产企业的工厂、认证机构、实验室、检查组)入手。工厂虽然对产品的认知最为全面和准确,但考虑到公正性,不能对产品描述负责;对于实验室,即便不考虑确认型式试验合格样品全部描述信息的可操作性,实验室也只能对送检样品的描述负责,不能对CCC证书中非送检产品的描述负责;检查组的职责是依据产品描述进行抽样检查和判定,而非生成或确认产品描述。由以上分析可见,在CCC认证的相关方中,工厂、实验室和检查组都不能对产品描述的正确性负责,那么,不直接接触产品的认证机构能对产品描述的正确性负责么?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唯有认证机构,才能控制存在于产品描述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