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潘健成是台灣上市公司群聯的管理人,它在2007年的市值約48億令吉,成就非凡,這是屬於我們大馬人的驕傲!
《南洋商報》在總結時說,同樣是留學台灣的大馬人,要走怎樣的路,還是得靠自己,畢竟你要成為勤奮鑽研後創業的潘健成,抑或憤世嫉俗後寫歌發洩的黃明志,乃是個人的選擇與造化了。
###
(後記:假如當年潘健成沒有選擇在台灣深造,能否有機會發明Pendrive呢?這個問題留待你們去思考吧!)
目前潘健成是台灣上市公司群聯的管理人,它在2007年的市值約48億令吉,成就非凡,這是屬於我們大馬人的驕傲!
《南洋商報》在總結時說,同樣是留學台灣的大馬人,要走怎樣的路,還是得靠自己,畢竟你要成為勤奮鑽研後創業的潘健成,抑或憤世嫉俗後寫歌發洩的黃明志,乃是個人的選擇與造化了。
###
(後記:假如當年潘健成沒有選擇在台灣深造,能否有機會發明Pendrive呢?這個問題留待你們去思考吧!)
若再配一個馬來式煎蛋餅(Telur Dadar),這一頓飯就更完美滿足了!Telur Dadar是馬來人獨有的小菜餚,它用了洋蔥絲、紅辣椒絲、鹽、胡椒粉以及攪拌過的蛋去煎,一上桌就香氣四溢,味蕾大開!
2008年1月至10月十大入境大馬遊客紀錄如下:
綜觀上述紀錄,與我們一衣帶水、關係最親密的新加坡人民在十大遊客當中獨占鰲頭,超過900萬人次湧進大馬,佔58%。也就是說,新國400多萬人口中,平均每一個來馬兩次,數據驚人。
東協國家人民是我國最大的客源,排在前面4大位置,佔十大人數的84%。若包括排在第9位的菲律賓,則佔十大人數的86%。
而東協以外國家則以中國(包括香港及澳門)遊客為主,佔十大人數的5%。
至於西方國家方面,澳洲和英國在十大遊客排行榜中各佔2%。
****
後記:
看了上述數據,你們又有什麼看法呢?
不懂大家有沒有新加坡和泰國政府公佈的遊客入境紀錄?新加坡的遊客人數是否也是馬來西亞人為最多呢?
而泰國向來是西方人進入東南亞國家的首選門檻,到底什麼遊客成為它的入境之最呢?大家有沒有答案?
有沒有好奇最近我都唱些什麼歌呢?
哈哈!周杰倫、林俊傑、張敬軒、陳奕迅、王若琳的歌曲成為我今期的最愛。
而以往我經常選唱的張棟樑、陶喆、側田、古巨基等人的歌曲,這兩次竟然一首都沒點到!也許是時間不夠吧!
話說回來,還是懷念以前的KTV收費制,中午時段唱3小時才RM9,現在2小時都分別收費RM14(Redbox)和RM15(Neway)了。
食物方面,我還是覺得Neway比較好吃,你們認為呢?
是的,我喜歡金波碧浪的灘岸風情、嚮往愜意悠閒的海島情懷。因此,舉凡這類戲種的電視劇/電影,我都特別留意。
當然,這部榮獲本屆台灣金鐘獎3項提名的《我在墾丁*天氣晴》也不例外。
這群年輕人包括:
(上圖:彭于晏和張鈞甯)
學校放長假,表弟表妹賦閒在家,整天沉迷電視和電腦遊戲,阿姨和舅母屢勸不聽。小朋友則精力旺盛,跑來跑去追逐玩鬧,把屋內狹小的空間炒得熱哄哄的。阿姨舅母不停呼喝,也無濟於事。
這樣的情景,相信每天都在城市住宅區的各個角落上演。面對治安問題,為人父母者哪敢讓小孩往外蹓躂,惟有把他們關在家裡。而侷限在四面牆的範圍,小朋友能夠找尋到的玩樂天地,除了看電視、打電動,還能做甚麼?
有人說現代小孩比較頑皮,其實不然。就我觀察,這只不過是小朋友長時間被囚困在一個窄小的空間,以致過多的精力無從宣洩所表現出來的反撲意識而已。
也有人說現代小孩說話老氣橫秋,毫無疑問,這是電視文化薰陶下的思考反應。
每項玩意兒都和大自然緊密結合,而自製發明的有趣童玩,更展現了童稚時代的智慧與創意。這是城市小孩現成的機動玩具所無法比擬的。
平日忙碌的父母,若能夠趁著學校假期帶小孩到郊外走走,讓他們接觸花草樹木,體驗自然界的涵養和生命力,這不僅有助於打開小孩長期封閉的鬱悶心房,也可藉此淨化發達視訊媒介所引發的浮誇心境。*****
本文為本人作品,原刊登於《星洲日報》的〈不同凡想〉專欄。
二話不說,來看看我那天打包回家吃的Nasi Paprik,RM4.00,價錢還算公道吧!
感覺上,就讀國立大學的朋友,對馬來食物的了解程度會比較高吧!我也是在大學時期才曉得Nasi Paprik這道食物的,主要原因是以前唸書時,晚上出外覓食吃夜消,都是以馬來飯菜為主。
那些沒吃過的朋友,不妨一試囉!
我要藍天,給我大大的太陽!
我要晴天,給我和熙的陽光!
我要仲夏,給我溫暖的光芒!
這部去年在韓國第12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榮獲“新浪潮大獎”及“觀眾票選大獎”的電影講述的是一對華裔小兄弟尋找媽媽與愛的故事。
兄弟倆沒有媽媽也沒有朋友,而爸爸則整天忙著工作。他們放學後就在街頭遊蕩玩耍,過程中撿到一隻小狗與偶遇一個馬來小女孩,成為他們的好夥伴。
(上圖左起:馬來小女孩和兩個可愛的華裔小兄弟)
在馬來小女孩和兩個小兄弟的玩樂過程中,所展現的是沒有種族隔閡的友誼。戲中其中一段影像給我留下很深的觀感:當馬來小女孩為了和兩個小兄弟一起玩撿回來的小狗時,她知道回教禁止撫摸狗,但她卻不排斥,反而回家穿戴手套來與狗同樂,這確實表現了大馬各族之間相互容忍及尊重的精神面貌。
導演劉成達透過小孩子的天真世界,表達了一個跨越族群意識的艷麗天空,毫不扭捏造作,一切都那麼的渾然天成,這就是人與人之間融洽交往的真諦。
另外,影片中對一個喪偶後用工作麻醉自己而忽略照顧孩子的父親,也作了非常生活化的刻劃。
由於不是大眾的商業電影,我相信去年年底上映時,很多人沒有留意到這部出色的本地作品。有機會的話,大家不妨找來看看。
(備註:若在市面上找不到這部電影, 可以點擊這裡查詢。)
*****
得過獎項:
和《遇見幸福攝影家》的兩位部落客合照。聊起才曉得男主人(右一)也來自霹靂州美羅,哈!竟然是同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