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回兩萬八,主要受貿戰影響,今年經濟仍平穩,恆指每股盈利預計增長10%,整體估值不算非常便宜,金融海嘯歐債危機更平,已囤積不少現金,無謂太執著,先入一點,分注買,用完現金為止。近年只升美股,環球股市未見大泡沫,機會很多,通漲長遠必然存在,持有低廉資產利大於弊。
2018年6月27日 星期三
2018年6月10日 星期日
和電—重新出發
和電(0215),市值137億,四大流動電訊商之一,出售固網後業務更精簡,兼有特息概念,具潛力的狗股。
業務概述
和電出售固網的決定明智,它的固網收入結構跟HKT、HKBN不同,主要服務對象不是住宅和企業,而是電訊商。流動電訊商靠手機發射站收集數據,再通過光纖作傳送。目前只有數碼通和中移動沒固網,要租用其他電訊商的光纖,HKT收購CSL後行業格局生變,僧多粥少,數碼通又跟HKBN結盟,和電的議價能力削弱,加上住宅及企業寬頻長期被拋離,及早抽身是上策。
客戶人數增長3%,流失率亦穩定在1.3%,但受ARPU下跌拖累,整體服務收入跌2%。硬件銷售大跌34%,21億收入,毛利只有5800萬,毛利率3%,可有可無。另外,上客成本(CACs)2.77億,這裡指手機補貼,電訊商推上台出機計劃作招徠,簽24個月約,機價比市價更便宜,差價由公司補貼,中移動早年補貼手機年燒幾百億,是盈利倒退關鍵。
風險
年初曾爆減價戰,HKBN帶頭,最後數碼通將月費降至最低$90,一錘定音,HKBN租用數碼通的流動網絡,再跟著減的空間有限。和電ARPU $197,三大中最低,低用量客戶多,對價格更敏感,減價戰影響有待觀察。另外,頻譜重拍,中聯通入局,香港人對大陸電訊商有介心,它們的服務質素成疑,殺傷力遠不及深入民心的HKBN。
結語
出售固網獲利五十多億,以為派特息,結果大失所望,李澤鉅度縮,講到分錢推搪實不意外,電能特別息也搞足兩年。外國同業多巨無霸,和電百多億現金只是杯水車薪,或者跟長和聯合收購。年底派特息機會大,75%派息比率,股息率可高達30%,很吸引。
2018年6月6日 星期三
股王—大家樂
大家樂(0341),市值119億,快餐股一哥。1986年上市,IPO價$1.18,細水長流的增長,說它股王也不為過,近年表現失色,被大快活比下去,光環不再。
業務概述
截至2017年9月的半年報,收入41億,按年增長6%。速食餐飲及機構飲食乃主要收入來源,佔75%,其中包括170間大家樂分店、51間一粥麵,以及泛亞飲食和活力午餐共85個營運單位。另外,公司秉持多品牌策略,發展休閒餐飲,經營10家意粉屋、18間利華超級三文治,還有上海姥姥、米線陣合共72間分店。內地方面,開設96家分店,提供5.4億收入,平均每間店五百多萬,比香港的一千萬低得多。
分析下財務數字,快餐業不受經濟週期影響,收入增長穩健,十年平均增幅7%。毛利率有下滑趨勢,公司解釋是人工成本上漲,計及地獄更表、剋扣飯鐘錢等負面新聞,企業形象插水,加薪挽留員工亦合理,加上餐飲競爭激烈,利潤率一般較低。派息比率高達80%以上,再升空間有限,資本開支趨升,尤其要應付內地業務,公司剛撒出華東,可見大家樂的品牌知名度仍未夠。財務方面穩健,沒負債,淨現金7億,在沒高杠桿下ROE有15%,屬高質。
風險
大家樂的多品牌策略向來備受推崇,但近年好像有失去焦點的狀態。雖然品牌多多,收入仍跑輸單槍上陣的大快活,同店銷售一樣落後,譬如一粥麵同店增長只有1%,每年加價也不只這個數,顯然有客戶流失,多品牌不知是福是禍。我甚少幫襯這類連鎖快餐,總覺得街坊茶餐廳整得比它好,但大家由細到大已食慣了。
結語
公司過去表現非常好,對股東己有所交代,將來能否複製昔日輝煌,我仍心存疑問,餐飲業本來就競爭大,倒閉率高,還是不要抱大期望較好。
2018年5月18日 星期五
港鐵的經營模式
馬時亨在股東會提到港鐵是世界唯一會給政府派息的鐵路公司,而外國地鐵多殘殘舊舊,更顯出港鐵營運得宜。事實港鐵的經營模式也是世界獨一無二,政府給它很大優惠,除擁有鐵路經營權外,還有上蓋物業的業權,不用在公開市場拚個你死我活搶地,可以招標引入地產商合夥開發,最後將利潤分成,又或者收落成的商場寫字樓作回報,躺著賺錢,港鐵手上具代表性的商場有圓方、德褔、青衣城等等,投資物業估值770億。
想深一層,港鐵這個模式不能持續,香港鐵路網己很完善,四通八達,地鐵站鋪得密麻麻,見縫插針狀態,還有多少幅上蓋地可開發?現時興建中的有高鐵和沙中線,另外還有四條計劃興建的已提交政府審批,譬如北港島和南港島線,多屬擴充的形式。早年競投外國項目時,馬時亨已講向外發展,因現時模式不可持續,雖然是輕輕帶過,但意義深長。近年公司投得不少外國項目,澳洲英國的也有,但回報跟香港比差天共地,例如2017年業績中,中國內地及國際的鐵路、物業租賃及管理業務收入170億,盈利貢獻只有7.66億,利潤率不到10%。坦白講如果好賺國內公司怎會不瘋搶,漏給外人的應是豬頭骨多。
將來的港鐵很可能變得像載通,以公共運輸為主,年年談加價,議員跟著炮轟,最後讓步加少一點。如果轉型做地產商,角色也奇怪,做地產首要原則是賺到盡,政府持港鐵75%股份,會否有衝突? 唯一可以肯定是港鐵的資產淨值增長不會像以前快,它的黃金期己過。
2018年2月4日 星期日
地產股—九龍建業
九龍建業(0034),市值98億,是中小型地產股的代表,足跡遍佈中港澳,主席是「澳門李嘉誠」柯為湘。
業務概覽
上半年財報,綜合收入15億,香港物業銷售佔5億,主要是奧城西岸和登峰南岸的貨尾單位。未來焦點是紅磡的環海東岸,已預售超過九成,預售收到的款項記在營業和其他應付款,待收到入伙紙交樓後便會入帳。另外,薄扶林和鯉魚門項目陸續預售,未來幾年都有項目落成,增長確定。內地物業銷售7億,目前有六個項目,遍佈瀋陽、惠洲、無錫、天津、佛山,集中在上年和今年完工,預計即將入帳的盤源豐厚。
物業投資收入1.7億,旗艦收租物業是始創中心,坐落彌敦道,位置優越,升值力強。租金收入提高會帶來重估收益,資產淨值亦水漲船高。
海一居事件
這件事鬧得很大,是九建最大的風險。事情大概是說海一居的P地段地皮租期只有25年,根據澳門土地法,如果租期滿仍未落成完工便會被無償的收回土地,目的在於防止囤地,不幸地在2015年租期滿時真的未完工,政府依法沒收,項目停工。公司認為責任在政府所以上訴,直到上年10月,中等法院判決是公司敗訴,保利達說會繼續上訴至終審法院尋求最終判決。
這事之所以牽連甚廣是因為在2010-2013年期間,海一居已預售約3000個單位,買家都交了樓價的三成做訂金,公司承諾會如期交樓,結果無疾而終,直至現在仍未退還訂金,等於綁架買家一齊等,買家除了一殼眼淚外就是不斷的去抗議,有些更淒涼是落訂時已向銀行做按揭,現在還在供一層不存在的樓。
最令我不解是九建和保利達年報都不見有這筆賣樓花的預收款,以售價550萬計,三成訂金,少說總額也會有五六十億。這項目保利達佔80%權益,另外20%是柯為湘家族旗下的另一家公司,它們訂立共同投資協議,不知是否協議所訂的內容令保利達不用上身。九建控股保利達73.5%股權,採用合併資產負債表,保利達的資產負債同樣會出現在九建的財報上。
結語
海一居的結局至關重要,如果到終審法院仍敗訴,是否意味著九建資產表上海一居近百億的物業發展權益要變零?欠買家的訂金又怎計,是否毀約要賠雙倍?這時看市帳率也沒意義,如果最壞的情況出現,整個資產淨值已分崩離析。換著是長實恆地或新鴻基我諗早就退訂了,這些錢袋起亦會壞名聲,有頭有面無必要這樣。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