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19, 2012

我是我

例子甲:
某一天在杂货店里,正要付钱当儿,我突然想起忘了买一样东西。于是向在旁的印度店员问了我所要的东西,当时是以国语沟通。在场的那位华裔收银员登时不禁往我身上打量了一下。

收银员:你的国语很好一下哦~
我:还…还好吧…

例子乙:
某个星期五中午,我穿了马来传统服装,baju Melayu 去大学里的回教堂。想到再多十分钟左右在开始 azan,不如先到回教堂隔壁的图书馆看报纸吧。于是,我拿了星洲日报,翻到了社论部分,开始读镇丁贤先生的文章。
此刻,身旁多了一位身穿 baju Melayu 的图书管理员,他也不住往我多瞧了几眼。

图书管理员:Kenapa pakai baju Melayu?
我:Kenapa tidak boleh?
图书管理员:errr bukan tak boleh, tapi...


例子丙:
在大学的学生事务局,我交上了自己的学生证以登记。柜台的负责人看了我的学生证,然后又抬头望着我,接着又低下头望着我的学生证好久。过了一段时间,负责人终于开口了。

负责人:Oh, rupa-rupanya you orang Melayu ya...
我:err ya...


从这三个例子,不难发现到,我会平日的生活里会面对好多又奇怪又好笑的场合。无论有多尴尬,我都能一笑而过呵呵。有时甚至陪他们玩起来,就是不透露自己的身份,任他们怎么说都好,让他们以为自己是对的(偷笑)。

好吧,我就借此文章清一清自己的身份。我是一位混血儿,身上流着马来人及华人的血统。我想也许是因为我的肤色比较白吧,至少比一般的马来人还要白,而且我的样貌比较像母亲,再加上我说起华语时不会有太多奇怪的腔,所以才会常常被误以为是华人。

我承认,本人会比较倾向华人的文化。从华小到高中,我所参的朋友大多数都是华人。我还记得,中学时候,我每次都是班上唯一一位马来人,其他人都是华人。在家呢,我是读华文报章、听中文电台及看中文节目。在家习惯吃不辣的食物。邻居也几乎都是华人。我想,在这样的环境下,不被中华文化所渲染是不可能的吧,不过我也不会在意。唯一比较遗憾的是,我所说的马来语,有时候会带着华人的腔调,变得非常不像马来人(笑)。

不过呢,我并不会介意别人怎么看待我。毕竟他人的想法,并不是我所能够控制的。呵呵。我是一位独特的马来人,我不会为自己的身份而感到自卑。我是我。

Monday, December 17, 2012

马六甲之旅:友人篇

这次上马六甲主要是为了出席慧慧与资凯的结婚午宴。这次上马六甲的计划改了又改,从与朋友一起早一天上马六甲然后一起游玩,后来变成了与昔日系友一起游玩,最后一分钟改成了与他人系友一起游玩马六甲。住宿问题也是在最后一分钟才解决的呵呵。其实呢,当时是在想,若真的没法找到住宿,我不会介意星期日一早才赶上马六甲,喝了喜酒后就立刻返回新山。

星期六(11月24日)一早,我搭了朋友,伟漳的顺风车上马六甲。在大学后门吃了印度煎饼后,我们便出发了。一路上,伟漳都很遵守速度极限,因为最近的 AES 好猖獗。一路上一直在反思 AES 的用意,若路上的无车,一个人会无意中加快速度吧,甚至会因此而超速。这样的灰色地带是否代表着超速就一定是危险驾驶呢?很多时候,即使我们开车时小心,但若身旁的驾驶者不小心,这样也依然会酿成车祸吧。要改变的应该是驾驶者的心态吧,若依然存在这侥幸的心态,再多的 AES 依然无法改变这种心态吧。

海盗船

到了马六甲后,把车子停在红屋附近的海盗船那儿后,大家开始商讨该如何走下一步。当时已中午12点多了。在场的大家都是慧慧的系友,也就是化学系的(SKB)。从与自己的系友一起逛马六甲变成了与慧慧的系友逛街了。这样也不错,因为当中有熟悉的脸孔,印象中曾一起学日语的,但很不好意思,并不记得他们的名字了。

红屋

走呀走,由于并没停下,因此都是在走马看花吧,不过可以感觉到路旁皆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物。一路上看见开着车子的司机们都很有礼让精神,不会对路旁的路人发出笛声。我想,这是在大马十分罕见的现象吧,平日路人都得在有交通灯的地方过马路,若无交通灯,就得提心吊胆地过马路。

Red Handicrafts

路上看见了好多吸引我注意力的地方呢,如 Red Handicrafts,店外贴着不少好漂亮的剪纸,恨不得手上有更多时间可以去参观一番。嗯,同时也许也需要有同样有兴趣的同伴才行吧,不然只能跟着大众一起走。

福建会馆
经过福建会馆时,还看见有人在画像呢。嘿,真的好想去尝试呢。只可惜时间不足。再加上大家都没停下的意思,因此也不方便自己停下呵呵。没关系,就该次吧。

娘惹餐厅

在某个交通岛遇见他们的系友后,嗯,看来大家都提早一天上马六甲,顺便聚一聚。最后,大家选了鸡场街(Jonker)那里的一家娘惹餐厅。就在他们问我娘惹餐厅的食物是否清真呢,当我一翻开食谱就立刻得到答案了,就是不清真的,因为有猪肉等菜肴。想到大家都兴冲冲到这儿了,而且一见面就开始聊个不停,就是全场只有我们这一桌在笑的那场面呵呵。想到此,没关系,牺牲小我成全大我,就让他们先吃吧,过后我边走边吃,还可以享受街上美食。

具有华人风味的清真寺

我们经过了好多古色古香的建筑物。当中,有一所清真寺给我很有华人风味,感觉很特别,因为在我国,圆圆屋顶的清真寺都很普遍。可惜当时是跟大众一起走,因此只能路过此清真寺,并不能看看里面是长得如何的。

在寺庙

走呀走,发现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停下来了,哦,原来这儿有一所寺庙。这也难怪,都是他们的宗教的圣地。我也不会对这些其他宗教场所有所忌,也跟随着他们进去瞧一瞧。反正我又不是要去参与他们的膜拜仪式,何必在意呢?本人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尊重及体谅他人的宗教,这样才能在我国这种多远种族环境下和睦共处地生存。

新春主题的大门

路过这以新春为主题的大门时,心里真的能感受到这一处的华人文化很浓厚呀。

香蕉钱

哦对了,我还看见以前在历史书本上所读过的香蕉钱呢。一时,回忆起初中三所做的大马历史 project,当时还特地跑去图书馆复印香蕉钱的图案。如今,香蕉钱竟然出现在我眼前了呵呵。


路旁也有不少让我好心动的艺术产品,当然价钱也不便宜。

许许多多的会馆

这儿也有好多会馆,如海南会馆、潮州会馆、永春会馆、雷州会馆及福建会馆。

说真的,这次的马六甲游有少许的遗憾,因为没机会参观一直慕名已久的红屋及 A Famosa。希望以后有机会来参观吧。

红屋

虽然起初是想这样边走边吃,但是却这儿似乎都是华人地带,我唯一能吃的只是水果(苦笑)。无论如何,能与朋友一起游玩,这已是件很开心的事情了,所以我不会介意。再加上自己也似乎习惯了斋戒,因此不会感到太过饥饿。就这样,一个下午过了。大家回去各自的旅店休息。我则在 Tebbie 的家暂且休息。

Tebbie 是拍照的那位

当天晚上,我们在 Mahkota Parade 相约。这次选择了 Kenny Rogers 那儿吃晚餐。

Nadeje
几种口味的千层糕(crepe)
草莓口味的

过后还去 Nadeje 吃久违的千层糕(crepe)。我特别喜欢其独特的味道,口感清爽,并没有像芝士蛋糕般快腻。当晚,大家都边吃千层糕便聊天,一直到 Nadeje 打烊呵呵。在此不得不提本人好羡慕他们这些群朋友,虽然已毕业好几年了,但碰面时依然无话不谈,彼此的关系太好了。

嗯,我在马六甲之友便到此结束了。等等,还有好友慧慧的喜酒还没写呢。敬请期待下一篇吧。

Wednesday, December 12, 2012

李老师,您安息吧

来源光明日报

忽然收到一则晴天霹雳的消息,自己的高中四及高中五的数学老师,最敬爱的李文心老师于昨天晚上(12月11日)提早离开了咱们花花绿绿的世界。顿时,眼泪立刻不听使唤了,什么男人流血不流泪都是假的。

李老师曾在我高中四及高中五教过我数学科。每次都会穿长袖的她,都会以最活泼的方式教导我们。不管我们当时有多么的调皮,她都会很有耐心地教导我们,一直到我们明白为止。她很多时候都会有自创的方程式,并在黑板上留下可爱的有两个辫子的大头画,至今依然让人回味无穷。她曾经在班上教导我们简单的日语呢。她不时也会勉励我们,希望我们快高长大。每次教师节时,她都是获得最高掌声及欢呼声的老师。我还记得,高中五班上每位同学都在数学科考获A1呢。但,如今只剩下回忆了…

当中,读到这个部分时,心里顿时感到暖暖的,因为李老师她依然是我所认识的那位令同学们爱戴的杰出数学老师。

李文心於2004年在理大畢業後就到韓江中學執教,並於2005年至2011年因表現傑出,連續7年獲得韓江中學頒發的傑出班導師獎,今年也不例外。
校長江美俐說,今年李文心老師也被推薦獲得傑出班導師獎,也就是說,她將會第8次獲得此榮譽,但大家已沒機會再與她分享這個喜悅了。
“李文心老師最大心願,就是把孩子們帶大。當學生聽到李老師去世消息後,都陷入悲傷的情緒中。”

来源:光明日报

我们这一群被你所教导的小瓜都会记住您的教诲。即使生活上有再多的波折,我们也会坚强地活下去,终有一天会把您的教诲传给下一代的。在此,十分感谢您多年的教诲。

李文心老师也在2012年的学生毕业刊给毕业生的留言: 
“只要还有活着的一天,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希望,好好的把握及珍惜身边的每个人,勇于创造奇迹,明天会更好。”

来源:联合日报

李老师,您安息吧。

图片来源:韩中生活(面子书)


您的学生,
Shah Rizal 上

Saturday, December 8, 2012

第三届华文周(补写)

华文周是由工艺大学华文班所举办的,是一年一次的。虽然被称为华文周,但其实只是一连几天举办几个比赛,如书法、象棋及常识比赛。这次是第三届了,增加了文学创作及小游戏。

因为不曾帮忙筹备过华文周,因此我就自告奋勇向资研处处长,仕凯,报名了。最后,我选择帮文学创作组,组长是君,淑琴也是这小组组员。简单来说,文学创作小组是上学期的教研处的成员呵呵,曾经一起合作过,相信这次合作时也会比较得心应手吧。文学创作这比赛呢,一切的工作都是在华文周正式日期之前就完毕了,如宣传工作,招人投稿。所以在当天正式开场的那三天,文学组都可以自由地去其他组帮忙。

常识及象棋比赛

第一日(10月30日) 
我当晚有教课,因此没法出席。这天晚上有常识比赛及第一轮象棋比赛。

书法

第二天(10月31日)
晚上进行了第二轮象棋比赛及书法比赛。当晚,我充当摄影师。


1. 象棋比赛



今晚有第二回合的象棋比赛。由于必须长时间注意着棋局才能知道其中奥妙,而比较难以呆在一个地方的我,并没这福气去好好欣赏每一盘棋局。不过呢,从在旁观众的欢呼声及鼓掌,似乎我错过了一局又一局的好棋局。


2. 书法比赛
书法比赛被分为:
  1. 中楷(华裔)
  2. 中楷(非华裔)
  3. 挥春(公开)
前两届华文周的书法比赛只限于中楷及挥春罢了,并没有非华裔组合。由于宣传不足,这次的非华裔组合都是从平日在华文班上课的学生;华裔组别则有十余位参赛者,还算不错吧。

参赛者写书法姿势
参赛者写书法姿势
参赛者写书法姿势

整体上,这一届的书法比赛参赛者的水准比前两届来得高呢,这次很明显有更多为高手来参赛。好,大家一起好好欣赏以下的作品吧。

你喜欢哪个“春”字呢?
中楷组(华裔)的作品
你喜欢哪份对联呢?

不好意思并不能把所有参赛者作品一一放在这儿,因此就挑了几幅放在这儿让大家欣赏呵呵。当中,有些写的楷书及草书算是挺优雅的。

非华裔组别

非华裔的作品

对了,这次非华裔的参赛者都是从大学才开始学习中文的,但他们写起书法时,也是挺有看头的。他们同时也参加了对联公开比赛。虽然他们的书法并非已有书法底子的华裔,但他们参赛精神可嘉。在此,希望下届的非华裔书法比赛会有更多参赛者。

好多对联~ (*注:右起为非华裔作品)

平时顶多在门口处看见一对对联,如今,近卅份对联排在一起,的确是有点壮观。


第三天(11月1日)

小游戏

这一晚的比赛只剩下小游戏这个比赛罢了。由于我当晚有司仪这重任在身,因此并没这福气去参与这比赛。

当晚司仪

起初,我是负责英文部分的,但最后发现到原来唯一的非华裔得奖者并没出席,因此不需要英文部分了。因此,我很临时地与君分担中文部分的稿,就是一人一部分。这应该是我第二次当司仪吧,第一次也同样是献给了华文班,当时是 N 年前的闭幕典礼。

一切完美结束后,身上这重担终于卸下了。嗯,当筹委并不简单,得顾虑到更多方面的事情。不过呢,能与大伙儿一起闹,嗯,这的确是个很好的回忆。最后,祝福工大华文班能继续举办华文周活动,并且能有更多参赛者参与呵呵。加油!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