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下午,想破头也不知道如何跟孩子度日。不想让孩子看电视玩电脑。绘本书籍全都看过了。不想画画。不想唱歌。还可以玩什么?
想啊想。想我的童年。我童年是玩什么的呢?
要过中秋了,我童年时期玩的灯笼,除了是老师教我们做的传统灯笼,就是椰子壳灯笼。
到临近的印度杂货店去捡椰子壳,让爸爸给我们打两个洞,绑上绳子,树枝,就可以提了。中秋夜,一群孩子排成队伍,右手提着自己的灯笼,左手搭着前方同伴的肩,浩浩荡荡的往木板屋后黑黑的树林里去游行。在漆黑得见不到手指的四周,只有椰子壳内的蜡烛光芒引导我们前进,忽然某个孩子被路过的野狗吓着,哇的一声,孩子们受惊吓,也跟着哇哇声,都走散了。这样的中秋游行,即刺激又好玩。
那回忆太美,让我恨不得快点让孩子也尝到这样美好的经验。
在这城里,有椰子壳可以捡吗?
我们找到一家印度杂货店。果然,有现成的椰子壳呢。
捡了一堆。
于是,这些色彩缤纷的椰壳灯笼,排队出炉了。
我太爱这玩意儿了。为椰子壳上色,出来的效果太让人惊艳。妈妈欲罢不能。总是这样的,一开始是为了孩子去玩,但最投入最享受的,还是自己。
我真的明白,创作是一种美好的幸福。创作可以疗愈心灵。最近,在创作中,我陆续找到了自己遗失很久的力量。浑然忘我的,纯粹简单的快乐。
这两个是火山爆发模型。儿子很喜欢看科学益智书籍,学了很多科学知识,这天我们活学活用了。只是,他说火山爆发有浓烟,我还想不到该如何做出一团浓烟来。
我去杂货店的时候,看到椰子壳一脸兴奋,不管肮脏问题,抱着宝贝们上车,孩子们不懂妈妈去捡这些来做什么。那是店里丢弃的东西啊。这可以做什么呢。妈妈为何那么兴奋?
直到我把颜料拿出来,开始画,开始上色,孩子们才懂了。
为平凡无奇的废物,重新谱写生命,这真是太有意思的玩意。我希望给孩子留下的,无非这个有钱也买不到的快乐。
很多年后,我希望孩子们过中秋时,会想起妈妈跟他们一起动手做的灯笼。这些灯笼是那么的独一无二,有生命有温度,还有与妈妈投入作画时的快乐。
另一个玩意儿,其实在心里酝酿许久。壁画。
壁画风在槟城吹起后,我心里也有触动。这些年,我一直很想在墙上作画。我觉得在墙上画画,是一种极具挑战,带点冒险精神的艺术。
想了许多年,都懒得动手。
在一个早晨,当孩子吵着没事干,我开始心动了。买了一罐7令吉的漆,几只画笔,开始画了。其实我并不知道真正的壁画用的是什么颜料,我只是随兴,自己画,自己高兴就好。
儿子一开始对墙上作画的兴致非常高昂,但他想象得太简单了。在墙上作画难度比画纸高,因为用的是油漆,画的力度不同,也不能出错。
这天,家里没有午餐。妈妈把煮饭的时候,花去画画了。
我喜欢这种偶尔脱轨的行为。画画比吃饭重要啦。这是我非常欣喜的一天。在创作中,又找到了另一种遗失的美好。看到了不同面向的自己。多元化的自己。
原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投入其中,对生命力的冲击可以那么大。
当我饿着肚子画画,精神上却异常地饱满。
我没有构思太多就下画了。边画边想。画面就出来了。这是一个带点童真的画,是画给孩子看的。写实派的壁画需要许多专业材料,我的功力不到家,暂时不敢尝试了。
我喜欢即兴的创作,那一闪而过的灵光,太令人珍惜。
这墙面很粗糙,上画很难。过程中,少一点耐心都不行。
完成啦。大部分都是我画。孩子还无法掌握壁画的技巧。当然,这种水平出不了大场面,自己在家看着喜欢就好。
4只小鸟画出来后,女儿指向最小那只说:是妹妹!
壁画,给了一面墙,一个家活跃的生命力。多年后,孩子们又多了一些美好的童年回忆了。
如果真有一天,我们不再住在这个家,希望能够带走的,是壁画上喜悦,美好的力量。
以后来我家的客人,会有4只鸟在门前欢迎你啦。(左下角是儿子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