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The owner of this blog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for any errors, or inaccuracies of its content) (有緣千里來相逢,本網站文章並無意涉及個人,歡迎對號入座)

Tuesday, August 26, 2014

智者與愚者的區別

第一章 學會尊重他人

1、智者滿臉微笑,愚者冷若冰霜
2、智者記住別人的名字,愚者希望名字被記住
3、智者了解別人的心思,愚者表示自己的需要
4、智者善于傾听,愚者沒有耐心

第二章 不做無意義的爭辯

5、智者先贊同,愚者先否定
6、智者讓別人逐步說“是”,愚者會引起 更多爭論
7、智者聰慧幽默,愚者呆板無趣
8、智者知過就改,愚者固執己見

第三章 說話不說破

9、智者委婉建議,愚者直白否定
10、智者不把話說破,愚者單刀直入
11、智者三緘其口,愚者口不擇言
12、智者委婉拒絕,愚者冷漠反對

第四章 學會隨機應變

13、智者說話看對象,愚者盲目亂開口
14、智者善于察言觀色,愚者不會投其所好
15、智者看場合,愚者“一根筋”
16、智者談對方感興趣的事,愚者說自己 感興趣的事

第五章 做個讓人喜歡的人

17、智者低調謙虛,愚者驕傲張狂
18、智者寬容大度,愚者錙銖必較
19、智者誠實可信,愚者虛偽可憎
20、智者照顧他人的自重感,愚者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第六章 關心他人,快樂自己

21、智者細微處關心他人,愚者處處為自己打算
22、智者善意贊美,愚者樂于批評
23、智者給人以激勵,愚者以冷水潑人
24、智者善于替人解圍,愚者遇事避而遠之

第七章 高效率做事

25、智者目標明確,愚者糊塗度日
26、智者善于制訂計劃,愚者眉毛胡子一把抓
27、智者與人有效合作,愚者喜打獨鬥
28、智者挖掘自身潛能,愚者只會埋頭苦幹

第八章 行動成就夢想

29、智者付諸行動,愚者耽于幻想
30、智者雷厲風行,愚者拖沓懶惰
31、智者標新立異,愚者盲目從眾
32、智者未雨綢繆,愚者亡羊補牢

第九章 不鑽生活牛角尖

33、智者淡然看待得失,愚者為名為利所累
34、智者懂得放棄,愚者牢記憂傷
35、智者改善自己的弱點,愚者埋怨自己的短處
36、智者知道變通,愚者死鑽牛角

第十章 信心是照亮成功的陽光

37、智者不為打翻的牛奶哭泣,愚者常常 拿過失處罰自己
38、智者克服自卑,愚者被自卑俘虜
39、智者對生活充滿熱忱,愚者缺乏激情
40、智者為最壞的結果做準備,愚者凡事 總往最壞處設想

第十一章 別和工作過不去

41、智者創造機遇,愚者等待好運
42、智者靠智慧工作,愚者靠體力工作
43、智者熱愛自己的工作,愚者在工作中變得麻木
44、智者懂得休息,愚者堪稱工作狂

第十二章 享受生活,享受快樂

45、智者給心靈放假,愚者讓心弦緊繃
46、智者駕馭金錢,愚者被金錢束縛
47、智者過好每一天,愚者浪費好時光
48、智者感受快樂點滴,愚者總是不快樂
Posted by Welcome the world! at 3:07 PM No comments:
Email ThisBlogThis!Share to XShare to FacebookShare to Pinterest

Monday, August 18, 2014

憂鬱症

愈快樂的人其實愈憂鬱?羅賓.威廉斯給我們的啟示!

作者 / 黃漢華

遠見雜誌 2014年08月18日

好萊塢影星羅賓威廉斯自殺離開人世,全球影迷感到震驚,在螢幕上,他演技精湛,帶給大眾正面的形象,而且激勵人心,意外的是,這位喜劇明星竟然因為憂鬱症而結束生命。

憂鬱症已成為世界衛生組織點名的21世紀重大疾病,與癌症、愛滋病共同名列本世紀的三大疾病,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了2030年,將會高於心臟血管疾病,成為社會負擔的第一名疾病,絕對不能輕忽,大家必須認識憂鬱症,才能積極預防。

心理疾病往往不容易察覺,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羅賓威廉斯辭世,具有重要的提醒:憂鬱症不分性別、年齡、個性、財富狀況,人人都可能罹患。

憂鬱症是一種疾病,患者會無法自行控制低落的情緒、無法停止負面思考,甚至選擇用自我傷害或最激烈的方式,解決痛苦,因此,病人必須檢視自己的憂鬱情緒、透過專業協助或治療,才能避免悲劇發生。

葉雅馨表示,一旦罹患憂鬱症,隨之而來會出現失眠、對事物失去興趣、食慾不振,甚至情緒低落、感到自己沒有價值感,或充滿強烈的罪惡感等負面情緒、甚至會想自殺,然而,周遭的人無法理解,為什麼病人無法控制負面的想法?


她進一步解釋,這就像我們會有胃痛、高血壓或高血糖,我們通常無法要求自己的胃不要痛、血壓或是血糖不要高,如果要控制它,通常必須改變生活習慣,積極接受治療,服用藥物,才能主動控制。
Posted by Welcome the world! at 4:36 PM No comments:
Email ThisBlogThis!Share to XShare to FacebookShare to Pinterest

Friday, August 08, 2014

男人最好的投資

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15038
Posted by Welcome the world! at 11:44 AM No comments:
Email ThisBlogThis!Share to XShare to FacebookShare to Pinterest

沒有傘的孩子,才會努力奔跑

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9902
Posted by Welcome the world! at 11:41 AM No comments:
Email ThisBlogThis!Share to XShare to FacebookShare to Pinterest

Monday, August 04, 2014

有三種錢一定要花!

有三種錢,你花得越多就賺得越多

文/李嘉誠

世界上有三種錢非常奧妙,你花得越多,就賺得越多。

讓我們來看看有哪三種:

第一種錢:投資自己,自我成長

學習的錢一定要花!

如果我們把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從美國抓到非洲,並且不給他一毛錢花用,相信很快的,比爾·蓋茨還是會有錢,因為他所有的本錢就是他頭腦裡的智慧。

腦袋窮,人生就會窮

換句話說,把錢投資自己的頭腦上,是最安全的理財,到哪裡都不會餓肚子。

也許很多人會反駁,「連三餐都吃不飽了,負債累累,哪裡有錢再去學習呢? 而且學習也不見得立刻就看得到效果!」

這樣的人永遠都不會把錢投資自己的腦袋,事實上,如果真的一貧如洗,頭腦正是東山再起的最大本錢,更應該好好投資在這裡才對,因為腦袋窮,人生就會窮。

只顧著看眼前,一輩子難翻身於是我們看到周遭好多人終其一生都在為錢所苦,永遠在補金錢的黑洞,實在是因為他們沒有看清事實。

如果只顧看眼前,而沒有站高一點往後看,一輩子恐怕很難有翻身的機會。

人生中的困境,是你前世未完成的功課,一定要通過自我摸索與自我學習,才能突破與躍進。

聰明的人懂得通過學習以別人的經驗為藉鏡,避免自己重蹈覆轍多走冤枉路。

所以,學習的錢一定要捨得花,哪怕借錢來投資自己都是值得的,因為它一定會有窗口讓你再把錢賺進來。

學習的花費,看的見、也有限把錢投資在自己的頭腦上,是最安全的理財,到哪裡都不會餓肚子。

所以,如果你也面臨人生的難題,一定要記得,好好栽培自己是永遠不嫌遲的。

隨時都可以開始!

可能很多人會說沒錢,事實上會有這樣說法的人一定花了不少冤枉錢,假如有想改變的心,卻連一點點的學費都沒有行動力,這樣的人在面對現實生活中真正的困難時,會有足夠的能力去超越嗎?

要知道,真正的難關比這大過千百倍,小處都克服不了,人生如何能翻轉成功呢?

學習的花費看得見,也有限,但花在社會大學裡的學費卻可能讓我們傾家蕩產,甚至招致生命的危險。

所以,一樣要學習,不如把學費交給有智慧的人引導我們,而不是把錢砸在學費高昂的社會大學裡。

聰明的你,一定要領悟這個道理。

第二種錢:“孝順的錢一定要花”

也就是孝順爸爸媽媽的錢一定要給。

也許有人會認為當自己連吃穿都不夠用,而且還負債累累時,根本沒有辦法定期給父母親零用錢;也有人會說家裡又不缺錢,爸媽都說自己夠用,不用拿錢回家呀!

不管你的父母經濟情況如何,孝順爸爸媽媽的錢是一定要定時定量給予的。

再怎麼窮,一個月也要擠出錢來孝敬父母!

父母再怎麼窮,還是把你扶養長大

想想看,你的父母會不會因為負債、缺錢就不撫養你?

他們再怎麼窮,還是把你撫養長大,不是嗎?

所以現在你回報他們也是應該的,怎麼可以有錢才給父母,沒錢就不奉養呢?

其實,你或許不知道,父母就是我們的天時,我們與父母的互動可以累積天時的能量,一個人如果沒有天時,這一輩子做任何事都無法順利。

孝順父母,同時也是為了自己

所以,換個角度來看,孝順父母的錢不只是為了父母好,同時也是為了自己啊!

如果你不相信,不妨觀察一下周遭環境,看看那些一年換24個老闆的年輕人,是不是往往也都不太孝順?

那些從年輕開始,做什麼賠什麼,做什麼都失敗、不順利的人,跟父母的溝通一定有障礙;

全球前500大企業家,都是孝順人物

相反的,再看看台灣一些成功的大企業家,例如王永慶先生、郭台銘先生、高清願先生、蔡宏圖先生……是不是都是事親至孝呢?

甚至也有調查報告指出,全球前500大的企業家,個個都是孝順的人物啊!

請永遠記得,哪怕你負債累累,孝順父母的錢絕對不能省。

孝順父母的錢絕對不能省

不論你的生命正處在什麼階段,人生正逢什麼關卡,請你永遠要記得,哪怕你負債累累,孝順父母的錢絕對不能省,他們可以咬緊牙根把我們養大,為他們再多負擔這一點錢也是應該的。

萬一你還沒有賺錢的能力或沒有收入,沒有辦法用金錢來孝敬父母,也要記得,至少要“順天”。

如果沒有辦法“孝天”,至少要“順天。我的意思是,當你和父母意見相左時,盡量用柔順、平和的方式跟父母溝通。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很少有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沒有期待,儘管有時溝通的方式讓我們難以接受,也要試著體諒父母的成長背景,因為他們不懂如何用比較客觀的方式表達內心的話,這是時代背景不同使然,要改變老人家的想法很難,不如調整自己來順應他們。

所以,如果沒有辦法“孝天”,至少要“順天”。

第三種錢,回饋的錢一定要花

包括回饋社會及回饋我們身邊的人,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T·清崎先生說,他的富爸爸深信錢是要先付出才會有回報的,因此,在年輕時就養成習慣,無論再困難都要定期捐出一點錢來回饋社會,於是他越來越富有。

世上永遠都有比自己更不幸的人

而窮爸爸總是說,只要有多餘的錢一定捐出來,然而終其一生,他始終都沒有多餘的錢。

無論如何再窮,世上都有比自己更不幸的人,因此要盡量養成回饋社會的好習慣。

有負債的人可以捐出月收入的2%,比如月入2萬元,2%就是400元;而沒有負債的人可捐至少5%,以月入2萬元來算,就是1000元。

讓自己的念頭在正向意念裡循環

如果這樣的回饋也有困難,那麼一條十塊錢的口香糖也買得起吧!

下次當看到如此辛勞在為生活打拼的人,一定要有敬佩疼惜的心,常常去試想或許我們的小小消費,就能成就他們全家的溫飽與快樂。

當我們的念頭總是在正向的意念裡循環,你所慷慨解囊的十幾、二十元,與王永慶先生、郭台銘先生所捐獻的一百萬、兩百萬,是一樣的功德。

如果你是一個賺錢的老闆,別忘了今天的成功是員工共同打拼的成果,回饋他們也是應該的。

比如一些上市公司通常都會把利潤提出一定比例,回饋給員工當福利,這就非常值得稱許。
這些老闆知道這些錢是循環的,最後一定會回饋到原點。

抱持感謝的心,去做好每一件工作

無論如何再窮,世上都有比自己更不幸的人。

如果你實在窮得一塌糊塗,真的沒有辦法用金錢來回饋,那就請你好好回饋你的公司吧!想想,現在經濟也不景氣,無論薪水再差,工作量再大,至少也讓我們有一份溫飽的收入,所以要抱持感謝的心情,用心去做好每一件工作,並且和主管和平相處,不要處處做對。

不合理的要求是培養能力的好機會!

雖然有些主管常有不合理的要求,實在難相處,只要換個角度,把它當做是淬煉自我能力和涵養的好機會,也是一種收穫!

套一句大家都聽過的老話:“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煉。”其實也不無道理。

更何況每一個主管也都是由基層慢慢做起,能夠當你的主管,就算是靠關係、靠背景,也是他上一趟的生命旅程中修來的福分。

這樣想,就不會有不平的怨嘆。

你怎麼對待你的主管,你的下屬就會怎麼對待你

反過來看,當你無法做一個稱職的下屬,當然永遠也當不了上級;你怎麼對待你的主管,你的下屬就會怎麼對待你;這就是宇宙的相對定律,你的上司其實也算是你的貴人,所以無論如何,要用不同的角度來思索你和主管的互動。

用一個笑容也能回饋社會

總之,多說好話,多做好事,哪怕一個笑容、一句真誠的讚美,都會讓人覺得和你相處很愉快,這也是一種回饋啊!
--------------------------------------------------------------------------------
看完這些不得不花的錢,你是否也有恍然大悟的感覺呢?


趕快把這樣的好文章,分享給你的朋友吧!
Posted by Welcome the world! at 2:25 PM No comments:
Email ThisBlogThis!Share to XShare to FacebookShare to Pinterest
Older Posts Home
Subscribe to: Posts (Atom)

Pages

  • Home

Blog Archive

  • ▼  2014 (155)
    • ▼  August (6)
      • 智者與愚者的區別
      • 憂鬱症
      • 男人最好的投資
      • 沒有傘的孩子,才會努力奔跑
      • 有三種錢一定要花!
      • 出色主管
    • ►  July (21)
    • ►  June (4)
    • ►  May (18)
    • ►  April (21)
    • ►  March (24)
    • ►  February (29)
    • ►  January (32)
  • ►  2013 (358)
    • ►  December (37)
    • ►  November (22)
    • ►  October (22)
    • ►  September (25)
    • ►  August (32)
    • ►  July (29)
    • ►  June (36)
    • ►  May (35)
    • ►  April (26)
    • ►  March (26)
    • ►  February (31)
    • ►  January (37)
  • ►  2012 (487)
    • ►  December (40)
    • ►  November (30)
    • ►  October (40)
    • ►  September (34)
    • ►  August (58)
    • ►  July (48)
    • ►  June (41)
    • ►  May (44)
    • ►  April (32)
    • ►  March (47)
    • ►  February (45)
    • ►  January (28)
  • ►  2011 (567)
    • ►  December (45)
    • ►  November (56)
    • ►  October (55)
    • ►  September (51)
    • ►  August (28)
    • ►  July (36)
    • ►  June (60)
    • ►  May (47)
    • ►  April (39)
    • ►  March (52)
    • ►  February (55)
    • ►  January (43)
  • ►  2010 (370)
    • ►  December (28)
    • ►  November (18)
    • ►  October (33)
    • ►  September (36)
    • ►  August (27)
    • ►  July (36)
    • ►  June (20)
    • ►  May (25)
    • ►  April (41)
    • ►  March (42)
    • ►  February (31)
    • ►  January (33)
  • ►  2009 (381)
    • ►  December (52)
    • ►  November (29)
    • ►  October (42)
    • ►  September (34)
    • ►  August (32)
    • ►  July (23)
    • ►  June (24)
    • ►  May (26)
    • ►  April (28)
    • ►  March (27)
    • ►  February (32)
    • ►  January (32)
  • ►  2008 (339)
    • ►  December (27)
    • ►  November (27)
    • ►  October (31)
    • ►  September (57)
    • ►  August (28)
    • ►  July (27)
    • ►  June (15)
    • ►  May (23)
    • ►  April (26)
    • ►  March (28)
    • ►  February (24)
    • ►  January (26)
  • ►  2007 (308)
    • ►  December (21)
    • ►  November (25)
    • ►  October (25)
    • ►  September (22)
    • ►  August (25)
    • ►  July (24)
    • ►  June (26)
    • ►  May (30)
    • ►  April (34)
    • ►  March (26)
    • ►  February (22)
    • ►  January (28)
  • ►  2006 (449)
    • ►  December (28)
    • ►  November (19)
    • ►  October (32)
    • ►  September (37)
    • ►  August (27)
    • ►  July (41)
    • ►  June (48)
    • ►  May (41)
    • ►  April (46)
    • ►  March (43)
    • ►  February (45)
    • ►  January (42)
  • ►  2005 (733)
    • ►  December (58)
    • ►  November (57)
    • ►  October (58)
    • ►  September (45)
    • ►  August (46)
    • ►  July (55)
    • ►  June (53)
    • ►  May (75)
    • ►  April (76)
    • ►  March (88)
    • ►  February (64)
    • ►  January (58)
  • ►  2004 (593)
    • ►  December (55)
    • ►  November (79)
    • ►  October (68)
    • ►  September (77)
    • ►  August (71)
    • ►  July (95)
    • ►  June (119)
    • ►  May (29)
Picture Window theme.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