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纽约市优雅地离别》这名称早已在五年前的本地中文独立场景内,
得以大家的认识及广传,但相隔了多年,
还以为“销声匿迹”又会像一些乐团哪样发生在他们身上,
结果不尽其然地收到乐队主将abe向《动态度》的联系,
讨论他们发全新EP的事宜。
这是让人欣慰的,原来音乐这回事并不因忙碌而耽搁,只要心还在,
总会有机会发挥脑海里天马行空的创作,
时刻在电脑或录音器材前纪录起生活的旋律。
当时,还以为《纽约市优雅地离别》只是当年他们首张唱片的名字,
后来证实亦是我们比较熟悉称呼他们为《neuyabe》的中文谐音译名,
一组当时曾被主流音乐创作人留意的双人组合。
他们展现音乐的方式,可分成三种类型,
第一是“录音作品”,通常都会是主将abe的创作概念,集合成为唱片专辑,
不难发现收录的部分作品里头,融合了大量的电子音乐声效。
第二段落为“不插电的现场演出”,当年专辑发行过后,
有着伸缩性的配合不同场合,演出了多场小型的弹唱音乐会。
这类演出备受流行音乐乐迷的欢迎,
因为附有演唱的歌曲较多,旋律偏向“独立民谣”的曲风。
而还有一种表演方式,以“全乐队方式演奏”,找来其他乐友担任嘉宾乐手。
特别之处是歌曲风格也转换成摇滚声响,
融合真鼓节奏,“拉阔”形式将歌曲完整呈现。
上一张唱片的发行已有接近五年的时间,所以不多作介绍,但有兴趣的朋友,
还是可以浏览《动态度》部落格在2008年期间的一些文章,
或2009年9月,专辑首发会的演出视频。
而全新的EP《Postman》因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还没敲定正式发片的日子,
但已悄悄地筹备完成并推出发行。
全碟六首曲目,突破性以纯演奏的歌曲收录,
由于电气味浓厚地参杂在歌曲里面,
加上舍弃主唱,稍许“极微”主义的韵调涵盖着音乐走向,
但无可否认,电音效果确实为《neuyabe》添上画龙点睛的独特个人风格,
亦为这次音乐主线“纯演奏摇滚”的乐风递上“刮目相看”的令牌,
至少创意堆叠起来,能令乐友们听见稍微实验的尝试。
邀请了《neuyabe》相隔过年后再参与演出,
犹如多年没见的朋友,重温起在观众前表演《蒲公英》的这首曲子,
回忆就会像暖流一样不时映入眼帘。
以到场支持他们的观众来衡量计算,乐迷的确没将他们忘怀。
此次演出还加上了小提琴以及键盘乐手,
让“全乐队方式”演奏的他们展现得更多元丰富,
虽然表现不见得特别出色,但用心程度还是值得被嘉许。
请到面子书浏览,以了解更多关于他们的组团历程:
想重温《neuyabe》近几年来经历过的一切,可浏览:
若想拥有全新小碟《Postman》的朋友们,请电邮询问详情:
文:Shane[Mint杂志5月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