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全個世界都有騙子

實在太多網絡騙案,一不留神,便不幸上釣。在一個月內,芝蛋治在網絡遇上兩宗騙案,慶幸芝蛋治沒有被騙倒。但生活上,每分每刻也要提防,心有點累。   「分享」其中一宗騙案,以作溫馨提示。   話說上月中,芝蛋治兩公婆計劃到台北旅遊,在某大旅遊平台訂了一間國際連鎖酒店,付款條款是「到店付款」。在預訂時,平台亦要求提供信用咭的資料確定交易,即時交易台幣 10 元作驗証,隨即會在信用咭退回 10 元 ; 都是十分正常的交易流程。   芝蛋治在出行前一日,再上該平台查看預訂狀況有沒有問題(自從名 DJ森美差點在大阪柒街瞓後,對已確認的酒店預訂也不會掉以輕心)。 重點來了 : 芝蛋治打開該平台的 APPS,點擊到行程的訂單介面,便彈出以下畫面,要求更新信用咭資料。 橫看竪看,也是平台發出的訊息。   由於,隔日起行,十分着急,有衝動馬上更新信用咭資料。 但,記得在預訂當日已驗証信用咭,加上是到店付款,為何要再刷信用咭驗証!?還是先打平台熱線查詢,客服說平台系統看不到有此要求,訂單是沒問題的,到店才付。芝蛋治摸不著頭腦,在平台的 APPS顯示出來喎!客服回答他是看不到芝蛋治的APPS⋯⋯ 芝蛋治還是有點擔憂酒店安排,經平台APPS 致電酒店,酒店的客服回覆,酒店系統沒有發出提供信用咭資料的要求。芝蛋治未想到是什麽詐騙,只有點奇怪,再聯絡旅遊平台,今次的客服十分認真,千叮萬囑不要點擊連接、不要在平台或電郵輸入任何信用咭資料、馬上更改用戶密碼 ; 該客服表示會聯絡酒店,之後也有電郵給芝蛋治跟進此事。   沒有墮入此騙案,並不是芝蛋治精明,是「咁蹺」這預訂是到付,如條款是到店前信用咭付款,芝蛋治很大機會中招。   「分享」此事,旨在提提大家,就算平台 APPS中「再」要求信用咭資料,先主動聯絡平台的HOTLINE,不要馬上提供。   想不通,騙徒如何入侵平台的 APPS?HACKER還是有「鬼」!? 總之,全個世界都有騙子。  

2024 強積金年度檢視

圖片
年頭,執一執強積金 MPF。 回顧 2024 年,據報道香港打工仔全年強積金回報為 8.82% 。芝蛋治輸了!回報只有 5.8% 。 芝蛋治的強積金比例為 --  74% 保守基金 : 16%北 美股票基金 : 10% 環球債券基金。 回報大落後的原因,很明顯是將 大部份留放在保守基金,錯失股票基金在 2024 年的升幅。 一直希望在美股回調時,才調配至美股基金,最終等了又等 ⋯⋯ 研究去年 HSBC的MPF累積表現及基金成份 : 將各基金比例調整約至 --  65 % 保守基金 : 20 %北 美股票基金 : 10% 環球債券基金 : 5 % 核心累積基金 新增核心累積基金,該基金的投資分布 : 北美股票 42 %,環球債券 38 %,其餘是歐洲、日本、中港股票,現金及存款等;基金去年增長是 10 % ; 投資分佈頗平衡,芝蛋治不用左計右度,如何配置。 芝蛋治先調配 5 %至 核心累積基金,北美股票基金增至20%,保守基金減10%至65%。 美股仍然強勁,還是大部份留在保守基金, 1 年有 3.7% 增長,當是做定期,待美股「回調」才出動(如果真是出現)。   半年後,再檢視調配結果。 #文章只屬個人分享,不構成買賣建議  

2024度投資小總結

圖片
IB的年終REPORT有+ 9.88% 回報,比 S&P  500 的 23 %增幅,比下去。 但,芝蛋治的IB倉中,債券及股票的分配是 8 + 2 , 80 % 屬於 fixed income ,本質跟 S&P不同,所以,又不能當是APPLE  to APPLE 的比較。 接近 10 %的增長,芝蛋治算是滿意, 2025 年的增長應該也差不多,始終是以被動現金流為主方向的理財方法,每年收入也有數得計。 去年的債券投資方向 ; 增加長年期投資級別債券的成數,由年孳息率約 5 % -7 %,為之後幾年的收入,打好可靠的基礎。另外, 購入短年期的 高收益債券, 年孳息率約 7 % - 10 %,增加每年的總 孳息率。 現在,倉中投資級別及高收益的債券剛好是 HALF  and HALF 。 2025 年,特朗普上場,各路人馬「預測」明年美國「很大可能」會高通脹重臨,及「很大機會」再次加息;加上,美聯儲又在年底「手放鴿,嘴放鷹」;其實,不用理會巿場噪音,現時,投資級債券的孳息也有 6 %,是慢慢儲貨的快樂時光;擔心?便摸著石頭過河,不用急,看形勢囉! 不過,芝蛋治倉內的債券有點多,或者只會加注手持的債劵,易於管理。 話雖如此,芝蛋治也會找一些年期短的高息債券,提高利息收入嘛。 期望2025 年 靜靜地收錢。

24年最後一次議息

一如預期, 12 月 18 號, 美國聯儲局宣布減息 0.25% ,聯邦基金利率介於 4.25%-4.5% ,滿意為會按著劇本走,巿場應該沒有什麽「意外」;殊不知,老鮑給大家「驚喜」 : 聯儲局官員對明年減息次數的平均預測有所減少,由估計減息 4 次共 1 厘,改為只會減兩次共 0.5 厘,老鮑放鷹,表示將會減慢以至暫停減息步伐,導致杜指跌了過千點。 芝蛋治一覺醒來,看到 IB中的股債一地「血」,真是有買趁手 ; 可惜, 在議息前,已將戶口中所剩的現金以 at par 價, 買入了 WBA  8.125% 2029 的債券,又不想槓桿借錢買入資產,無辦法,將手中的 Watch   List   交給蛋牛治,看看他有沒有興趣。 #文章只屬個人分享,不構成買賣建議  

11月雜談

圖片
差不多整個月沒有 update 博文,11月走了大阪一趟,到了有馬浸溫泉。 2024 年去了四趟旅行,如以五年前的芝蛋治心態看,就算花得起,也覺太浪費、太放縱、簡直太過份。 現在,過了幾年疫情,加上年紀大了,看回頭,太蠢,有體力時應玩多點,等到老了,骨頭脆,去那裡都不成。有些事情,要趁年輕時做的。算了,回不了過去,這幾年還能應付到,世界這麼大,享受一下。 *    *    *    *    * 11 月份,多條債券被強制贖回,也是預料之內,美國減息可說是勢在必行,發債公司收回高息債券,再發行較低息率的債券,理所當然。 手頭現金多了,又要找投資標。債海茫茫,沒有方向,又想起老巴(股神巴菲特),便在股神的愛股中入手,選中兩間公司 : CB  (Chubb) 及 OXY   (西方石油)。兩間也是投資級別,尤其是 CB是 Grade A 。 11 月初,債價稍為回落(一點點)時,芝蛋治便買入 CB  2037 及   OXY  2040 的債券,孳息率分別是 5.2% 及 6.2% ,現時債價也升了3 -4 %。 減息預期下,利息有點「難」賺,好息的芝蛋治最近留意贖回期較近的 ETD,打算賺取多點點利息,但太懶了,想研究時,總是提不起勁。 將近是蛋牛治的生辰,打算快閃台北一轉,玩完先算喇! #文章只屬個人分享,不構成買賣建議    

TRUMP TRADE 又番嚟喇!

美國大選塵埃落定。芝蛋治對特朗普或賀錦麗哪位當選,沒有任何評論(哈哈!不是美國選民,當然沒資格有什麽評論) ; 不過,當花生騷看也頗好看, Avengers 眾星連線齊撐賀錦麗, Elon Musk 日日大玩「百萬富翁」戲碼,簡直娛樂性十足。 話就話美國總統大選「關我 L事」,但香港作為「國際級城巿」,資金自由在IB、牛牛等平台進進出出,港股水靜河飛,股民都轉投美巿懷抱(包括芝蛋治)。美國大選喎!「關我哋荷包嘅事,簡直是天大件事」,很多人睇住投票直播,看著每一州份著色,是紅?還是藍? 資產巿場眾炒家玩 Trump   Trade,股巿升得不亦樂乎,而債巿,則向反方向走。 巿場「預測」 Trump 上場,會提高關稅,導致通脹加速 ; 通脹升溫,聯儲局加息,美匯又進一步上升 ⋯⋯,連茂叔、順嫂也懂跟你沙盤推演,得出相同的結果,你覺得劇本會照著這套路走嗎? 巿場太多「預測性」的雜音。特朗普當選,短期性的波動在所難免。但聯儲局繼續減息仍是大趨勢, 芝蛋治認為每次債息上升,債價下跌,也是執靚債的好時機。 #文章只屬個人分享,不構成買賣建議  

美國政府割韮菜,港人買美股要繳美國遺產稅?!

圖片
今周看到 HKET的一篇文章「港人買美股,原來要繳美國遺產稅?稅率最高40%⋯⋯」如果大家有投資美國股巿、基金、債巿等,必要一看此文。文末有相關原文連結,可點選閲讀。 芝蛋治年紀未到七老八十,一直沒有考慮「遺產」這問題,當近年投資份額愈來愈大,芝蛋治便不得不研究一下。   之前在網絡上爬了不少資料,萬一兩腳一伸,投資美國的股票、 ETF、部份基金,美國政府便成為你的「繼承者們」之一。   本來,用聯名戶口開設投資帳戶最為方便,因其中一人「不在」,另一持有者會視作全權擁有。但前提是:你要完全信任跟你聯名的人,確定聯名人不要做過其他 親朋好友 的担保人 ⋯⋯等財務上的隱性風險。另外,有些人亦因生意業務或職業的關係,也不方便跟家人使用聯名戶口處理財務及投資事情。   芝蛋治並沒有在投資平台開設聯名帳戶,用了其他的方法,雖不是完美的做法,但也可作折衷的方案。 先講芝蛋治使用其中一個投資平台「基金超巿」,比較簡單。芝蛋治開設「受益人帳戶」操作買賣,受益人帳戶跟個人帳戶操作無疑,資產仍屬於帳戶的持有人,只是當帳戶持有人「走咗」,帳戶資產便轉至受益人名下。 另外,在 IB平台,芝蛋治在個人帳戶中增加一名共同使用者(當然是蛋牛治),可以代為操作芝蛋治的帳戶,包括資產買賣、外滙轉換、現金轉帳(必須是轉入帳戶持有人的銀行帳戶)。什麽原因也好,當芝蛋治不方便親自操作戶口,蛋牛治可根據芝蛋治的指示處理帳戶中的買賣,算是比較靈活的安排。   芝蛋治的美股資產不算多,主要是美國的國庫債券及公司債,是豁免美國遺產稅。但萬一要親人申請繼承也要流程時間,自己想起也麻煩,可以先部署就做咗先。 以上只是芝蛋治的愚見分享。 HKET「港人買美股,原來要繳美國遺產稅?⋯⋯」原文連結: https://wealth.hket.com/article/3846861?r=cpsdlc   #文章只屬個人操作的分享,不構成任何建議